1946年3月10日,蒋介石以中华民国陆军大学校长的身份,出席了在重庆举行的陆军大学毕业典礼。当天,蒋介石站在典礼的主席台上安联,发表了简短的讲话。按照惯例,他与何应钦、徐永昌等高级将领一道,亲自检阅了刚刚毕业的学员队伍。蒋介石看到这些年轻的军官,心情颇为愉快,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。
毕业典礼结束后,校长办公室传来一个特别的通知:一名叫段伯宇的学员被请到蒋介石的办公室。当段伯宇走进办公室时,蒋介石对他的名字、籍贯、年龄以及学习成绩进行了详细询问。得到满意的答复后,蒋介石显得非常高兴。他接着问道:“你的父亲年轻时在哪儿求学?”段伯宇有些愣住了,没想到蒋校长会提起这一点。经过片刻思考后,他答道:“我记得家父曾说,他是在保定姚村速成警备学堂读的书。”
展开剩余87%蒋介石一听,立刻兴奋地站了起来,语气激动地说道:“好!太好了!我记得你弟弟仲宇也是陆大毕业的。看样子,你们父子三人,都是陆大的学员,真是难得,真是难得!”这番话让段伯宇感到十分意外,但也十分荣幸。不久之后,段伯宇接到通知,前往蒋介石的军事委员会侍从室报到,成为蒋介石的侍从参谋。然而,蒋介石怎能想到,这个他亲自面试过的侍从,竟然是一个中共地下党员?
三年后,蒋介石因这一决策怒气冲冲地拍着桌子大骂:“段家兄弟太可恶了!他们竟然断送了我的半壁江山!”那么,段家兄弟究竟是如何从国民党内部潜伏成中共特工的?他们到底具备怎样的才能,能在蒋介石的圈子里安然无恙,并最终把蒋介石的计划摧毁?
1904年,段伯宇出生在河北省蠡县的一个军人家庭。段伯宇的父亲段云峰,年少时考入了保定警备学堂,与蒋介石是同班同学。尽管两人的专业不同——蒋介石学习的是炮兵科安联,而段云峰则是步兵科的学员,但他们早年的相识也许为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。
1914年,段云峰考入了国民党陆军大学第七期,和李济深、徐永昌等人成为同学。段云峰毕业后,凭借优秀的成绩和表现被留校任教。随着岁月的流逝,他的学生遍布全国,其中不乏后来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陈诚、顾祝同和周至柔等人。
段伯宇似乎受到了父亲的影响,从小便思想激进。青年时期,他渴望成为一名投身革命的军人。1919年,段伯宇和同学们响应保家卫国的号召,参加了五四运动,并且负责维持秩序和警戒工作。这段时间里,他多次为爱国事业奔走,然而当他想继续报考军校时,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。段云峰此时已经痛恨军队内部的腐败,决定离开军界,回到家乡开办学校。为了阻止段伯宇的军校梦,他告诉儿子:“救国的路有很多种,未必非要参军。比如学孙中山先生医术,救死扶伤也是一条好路。”段伯宇虽然有些失望,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劝告,转而考入河北大学医学院。
段伯宇在医学路上走得并不顺利,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活动,多次参与街头游行,分发宣传单,甚至差点因此被学校开除。毕业后,他与同学刘静波一起开设了“颐和诊所”,开始了医者生涯。然而,他的热情和责任感使得他不愿仅仅停留在一位普通医生的身份。他积累了一些财富,并开设了一家书店,致力于传播进步思想。然而,这一举动很快引起了当时政权的不满,段伯宇被告发,成为阎锡山部队的通缉对象。
为了避开追捕,段伯宇逃往了太原,最终通过朋友的引荐加入了国民党32军139师725团,担任少校军医。1937年,抗日战争爆发,段伯宇调入32军干部训练团,加入了国共合作的行列。在这个期间,他与部队内的许多共产党人建立了联系,尤其是与王兴纲安联,政治部主任的关系日益密切。通过与王兴纲的交谈,段伯宇逐渐认识到,只有共产党能够真正救中国,这一思想使他对去延安充满了向往。
1938年,段伯宇终于有机会前往延安。他成为了抗日军政大学的旁听生,并聆听了毛泽东的《论持久战》,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。不久后,段伯宇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。然而,由于他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现役军官,这一请求暂时未能得到批准。段伯宇没有灰心,回到长沙继续工作,半年后,在王兴纲的帮助下,他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在岳麓山下由湖南省委聂洪钧书记主持了入党仪式。当他宣誓成为共产党员时,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眶,他深感自己找到了真正的信仰。
1938年底,蒋介石下令解散32军干训团,因为他怀疑其中存在过多的“赤色分子”。段伯宇随后前往重庆与周怡取得联系,这时段伯宇的父亲段云峰也为了避战乱,携家搬到了重庆。段伯宇回家探望家人时,心中感到十分欣慰,家人的安好让他放下了心头的重担。同时,他与周怡开始联系,等待新的任务。蒋介石为缓和国共矛盾,成立了“战地委员会”,任命李济深为主席,负责调解两党之间的摩擦。李济深特意邀请段云峰出山协助工作,虽然段云峰谢绝了,但推荐了在重庆的儿子段伯宇。段伯宇被安排进战地委员会工作,担任校级观察员。
段伯宇在工作之余,凭借自己对国民政府的不满,以及在陆大学到的政治理论,他与同学们经常聚会,讨论国家的前途,批评政府的腐败和消极抗日的态度。这一系列的讨论为他日后的策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。
随着时间推移,段伯宇成为了蒋介石侍从室的少校参谋。侍从室掌握着国民党军政要员的关键人事资料,权力巨大,地位非常特殊。段伯宇虽然身处其中,但一直在寻找机会与中共地下党联系。
1947年,段伯宇晋升为少将,并担任军务局第四情报科科长。在这个职位上,他接触到了大量的机密情报,尽管他一直在寻找机会与共产党联系,却始终未能如愿。直到1949年,蒋介石试图通过加强上海的防御来抵御解放军的进攻,但在段伯宇的帮助下,上海的防线最终还是被摧毁。
在此后的岁月里,段伯宇为新中国保存了大量宝贵的物资,并将这些资源偷偷提供给中共地下党。至此,蒋介石早已怒不可遏:“段家兄弟毁了我的半壁江山!”
建国后,段伯宇被任命为外交部和科学院的要职,并在198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。直到1998年9月23日,段伯宇在北京因病去世。段仲宇在建国后也担任了军队的重要职务,直至2010年病逝。战争硝烟已散,但段家兄弟的潜伏故事仍将永远被历史铭记,成为人们传颂的英雄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斯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